物自体与语言(什么叫物自体)
本篇目录:
什么叫“物自体”?
指他自己臆想的一种存在于人们感觉和认识之外的客观实体。又译为“自在之物”、“物自身”。康德把它作为现象基础,认为人的感性认识是由于外物的影响作用才产生的。人们只能认识外物作用于感官时所产生的现象(表象)。
首先,“物自体”的基本概念是认识中感性资料的来源。也就是说,由于物自体的存在,对象才能提供刺激,因此才能被我们的感官遭遇到,因此才产生了我们的感觉。其二,物自体作为认识的界限而言。
“物自体”就是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,这种客观存在与现象有区别,它(物自体)由现象来表现,但又不是现象。
哲学上的自在事物指的是**物自体**,它与人的意志和行为无关,是独立于人的客观活动之外的,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,是具有自己独立本质和属性的客观物质,同时它也是不能为人所认识的。
世界是我的表象,世界是即我的意志
“世界是我的意志,世界是我的表象。”叔本华代表作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一书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作者建立在他的哲学本体论——意志学说的基础之上的人生哲学。
书的中心可以用两句话概括:“世界是我的表象”,即外在世界只是感觉和表象的世界。但在表象世界的背后,还存在一个意志世界,“世界是我的意志”。意志是万物的基础。
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是叔本华最为著名的作品,出版于1819年。内容简介 :“世界是我的意志、世界是我的表象。
但一旦作为主体的“我”消失了,只对我存在的客体“表象世界”也就不存在了,所以表象世界本身也就是不可分的。这完全颠覆了唯物论中,物质是完全客观独立存在的论证。
我知道了,世界是我的表象这句话的意思是: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中叔本华所说的世界的一切都为着主体而存在,世界与人的关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关系。
关于康德的物自体
1、康德所谓的"物自体”,我们也称"自在之物”,它指认识之外的,又绝对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。它是现象的基础,人们承认可以认识现象,必然要承认作“为现象的基础的物自体的存在。
2、在康德哲学中“物自体”概念是作为其批判哲学基石而存在的,是康德哲学智慧的结晶。它不仅是理论理性的知识论概念,更是实践理性的本体性概念,二者之间构成了内在张力,贯穿于康德哲学的整个体系之中。
3、物自体表示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,和现象有所区别,物自体由现象来表现,但又不是现象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什么叫物自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